作者: hetao

  • 什么是5G RedCap?

    近日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推进5G轻量化(RedCap)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提出到2025年,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,新产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,融合应用规模上量,安全能力同步增强。其中,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 RedCap规模覆盖,5G RedCap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。

    一时间,RedCap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
    那到底什么是RedCap?我们今天来展开讲讲。

    蜂窝物联技术演进

    先来画一张蜂窝物联技术演进图。


    自Release 8以来,在移动宽带(MBB/eMBB)速率不断增长的同时,3GPP也引入了LTE Cat 1、Cat 1 bis、eMTC、NB-IoT、EC-GSM、RedCap等多种蜂窝物联技术。

    这些蜂窝物联技术通过不同程度的“功能裁剪”来降低终端和模组的复杂度、成本、尺寸和功耗等指标,从而“量体裁衣”适配不同的物联需求。

    简单介绍一下:

    • LTE Cat 1/LTE Cat 1 bis:

    LTE Cat 1是3GPP Release 8专门为M2M物联应用制定的蜂窝物联技术,信道带宽为20MHz,下行峰值速率为10Mbps,上行为5Mbps。

    LTE Cat1 bis提出于Release 13,作为Cat 1的演进,它进一步将LTE Cat 1终端的双接收天线裁剪为单接收天线。

    • LTE Cat 0/eMTC:

    LTE Cat 0是3GPP Release 12提出的适用于物联应用的UE类型,信道带宽为20MHz,上下行峰值速率为1Mbps。LTE Cat 0支持单接收天线和半双工模式,因此与LTE Cat 1相比,终端复杂度下降至少50%。

    在Release 13中,LTE Cat 0演进为eMTC或LTE-M(Cat M1)。由于最大信道带宽缩减至1.4MHz,LTE Cat M1相比LTE Cat 0的复杂度进一步减小,覆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    之后,eMTC演进至5G时代的Release 15和Release 16,功能持续增强。

    • NB-IoT:

    NB-IoT是3GPP Release 13引入的窄带物联技术,信道带宽为180KHz,峰值速率几十至200Kbps左右。

    与eMTC一样,NB-IoT也从4G时代的Release 13、Release14持续演进至5G时代,功能不断增强,共同推动5G Massive IoT发展。

    • EC-GSM-IoT:

    EC-GSM-IoT是3GPP Release 13规范的一部分,主要由2G技术升级演变而来,可通过2G GSM网络软件升级实现,信道带宽为200KHz,峰值速率约70至240Kbps。

    • RedCap:

    RedCap制定于5G Release 17版本,全称Reduced Capability NR,即“裁剪NR能力”的意思,所以也被称为轻量版、简化版的5G NR。

    为什么要引入RedCap?

    众所周知,5G最初定义了eMBB、uRLLC和mMTC三大场景,与之相对应,5G时代的物联网类型包括宽带物联网、关键任务型物联网和大规模物联网。


    eMBB主要针对高清视频、VR/AR等大带宽应用,通常网络下行峰值速率高达Gbps,上行达几百Mbps。

    uRLLC主要针对远程控制、无人驾驶等关键任务型物联网应用,要求网络端到端时延低至毫秒级,可靠性高达5个9。

    而mMTC由4G时代的NB-IoT和eMTC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演进而来,主要面向智能抄表、智能路灯等大规模物联网场景,对数据传输速率和时延要求很低,网速小于2Mbps,时延可容忍至10秒。

    虽然这三大场景差异化匹配了高速率、低时延和低速率的物联应用需求,但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,那些对速率和时延要求中等的物联网应用还没有覆盖到。

    比如,用于测量和采集温度、湿度、压力等数据的工业无线传感器要求数据传输速率约2Mbps,时延小于100毫秒,可靠性仅需99.99%;智能手表、医疗监控设备、AR/V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要求数据传输速率约2至10Mbps;监控摄像头要求数据传输速率约2至25Mbps,时延小于500毫秒,可靠性仅需99%至99.9%。

    这些物联网场景如果用eMBB和uRLLC能力来支撑,就是大材小用、资源浪费,而mMTC的速率和时延能力又不能满足需求。

    RedCap,正是为了填补eMBB、mMTC与uRLLC之间的“空白地带”而生的蜂窝物联技术。

    正如演进图中所示,RedCap位于中间位置。如果根据带宽、时延、成本、终端功耗、覆盖距离等技术指标将5G蜂窝物联网分为低、中、高三个档位,那么RedCap就是5G时代的“中档”物联技术。

    RedCap裁剪了哪些能力?

    640?wx_fmt=png
    如上表,Release 17 RedCap主要裁剪了以下功能,从而将终端复杂度和成本下降50%至65%。

    • 最大带宽从NR的100MHz缩减为20MHz
    • 天线配置从NR的2T4R减少到1T1R或1T2R
    • 最小下行MIMO层数减少至1
    • 最大调制阶数最低可支持64QAM
    • 引入了半双工模式

    为了实现更高的峰值速率,RedCap终端设备也可以不用裁剪得这么狠,可以选择更高级的功能,比如支持2个接收天线、2个下行MIMO层、256QAM、全双工FDD等。

    通过这些能力剪裁,可更加低成本、高效率地匹配可穿戴设备(包括可穿戴手表、AR/VR眼镜等)、工业无线传感器、监控摄像头等物联应用的网络连接需求。

    同时,针对可穿戴设备、工业无线传感器等通常没有外部供电条件的场景,要求电池使用寿命长达1-2周甚至数年,RedCap还通过降低终端发射功率等级、引入eDRX和RRM测量放松等节电技术,来进一步降低终端功耗。

    RedCap将取代谁?

    比较一下技术指标,很明显,RedCap主要将取代4G时代的LTE Cat 4和LTE Cat 1/1 bis。

    准确点讲,Release 17版本的RedCap预计将取代基于LTE Cat 4的物联应用。而Release 18版本中的RedCap,即增强版RedCap预计将取代基于LTE Cat 1和LTE Cat 1 bis的物联应用。

    在R18版本中,增强版的RedCap或将增加支持5MHz、10MHz和40MHz带宽,并进一步降低终端复杂度和成本,以及增加定位、sidelink连接等功能,从而支撑更广泛的物联应用。

    为啥要取代LTE Cat 4和Cat 1/1bis?

    首先,RedCap为4G时代的LTE Cat1/1 bis和Cat 4提供了向5G网络迁移的路径,面向未来利于运营商重耕4G LTE频谱资源。据统计,当前LTE Cat 1 bis 和 Cat 4 约占当前全球蜂窝物联网市场的一半。

    其次,与LTE Cat 4和Cat 1/1bis相比, RedCap天然具有5G能力优势,比如,不仅支持包括毫米波在内的更广泛的频段、网络效率更高、具备5G安全能力,而且可与5G网络切片、5G专网、5G定位等技术结合提供更好的物联服务,同时理论上运营商只需对现有5G网络进行软件升级即可部署。

    另外,RedCap填补了中档物联空白,使5G具备了一张网络适配所有低、中、高档物联应用的能力,这也利于蜂窝物联网统一高效管理。

    转载自:https://www.txrjy.com/thread-1297962-1-1.html

    Views: 8

  • 5G中的物联网技术

    • urllc

    低时延,大带宽,与embb共存部署,urll可以与tsn结合使用,为了降低时延还需要全双工支持(R19支持TDD的全双工)

    • nb-iot,eMTC

    4G时代定义的技术,被5G采纳
    nb-iot 使用180khz带宽,支持159/127kbs的上下行
    eMTC使用1.4MHz带宽时支持1Mbps的上下行,使用5MHz带宽时支持7/4Mbps的上下行
    R15中支持NR带内部署,R16中支持连接5G核心网

    • NR-Light

    速率高于eMTC,仅次于eMBB,与eMBB共存部署
    使用20MHz带宽时91/227Mbps的上下行,使用10MHz时支持100Mbps的上下行,使用5MHz时支持10Mbps的上下行。

    Views: 18

  • Wifi8的时间线

    wifi8(802.11bn)计划是2028年最终发布,预计2026或2027年会发布一个中间节点的标准,主要特性是集成毫米波,AP协同,基于MLO的漫游,降低延迟和抖动,节能,改进P2P(wifi直连)

    Views: 176

  • 3GPP R18特性

    3GPP R18

    • 下行非连接状态小数据包传输(R17支持上行)
    • 性能更低的RedCap,频段带宽降到5MHz
    • RedCap支持定位
    • 基站侧节能
    • 改善高速移动目标的MIMO性能
    • 提高定位精度和速度
    • 覆盖增强
    • 时间敏感通信(TSC)和URLLC增强
    • 确定性网络(物联网场景)
    • 卫星增强
    • 终端到终端的中继
    • 卫星物联网
    • 多SIM卡支持增强和更平滑的切换,可以支持两个SIM卡同时处理连接状态(R17只能一个连接一个空闲状态),在以外多SIM都是手机自己实现的,没有标准化,现在3GPP提供统一的标准来支持多SIM卡

    3GPP R19

    • 带内全双工
    • 低功耗设备(包括RedCap)支持独立唤醒接收器
    • 700/800/900载波聚合
    • 终端到终端中继增强,支持多路径,多跳中继,终端聚合
    • 卫星增强,卫星和地面共用频谱
    • 卫星上的RedCap
    • 超表面
    • 通感一体化
    • 节能
    • 覆盖增强
    • 跨3层的漫游,在没有信号时可以用Wifi连接提供服务避免通话中断
    • sidelink支持距离测量,相对定位,绝对定位(为研究项目,可能车联网用的多)
    • 卫星定位(非GPS定位)

    参考:
    https://www.txrjy.com/thread-1214262-1-1.html
    https://www.txrjy.com/thread-1278460-1-1.html
    https://www.atis.org/?smd_process_download=1&download_id=1732913
    https://www.5gamericas.org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12/Becoming-5G-Advanced-the-3GPP-2025-Roadmap-InDesign.pdf
    https://www.qualcomm.com/content/dam/qcomm-martech/dm-assets/documents/setting-off-the-5g-advanced-evolution-with-3gpp-release-18.pdf

    Views: 98

  • 华为AR系列路由器使用IPSec实现分支机构之间彼此互通

    路由器在转发包的时候优先顺序依次是NAT,路由表,IPSec策略。
    IPSec报文的处理流程如下(参考:https://forum.huawei.com/enterprise/zh/thread/580935480827068416):

    FW处理流程中,IPSec的处理位于NAT、路由、安全策略之后,故应保证NAT策略对IPSec保护的报文不进行处理,IPSec保护的报文能够通过匹配路由和安全策略被送达应用了IPSec安全策略的接口。具体要求如下:
    1. 到达FW的报文不能匹配NAT Server建立的Server MAP表和反向Server MAP表,否则报文目的地址将被转换。
    2. 到达FW的报文不能匹配目的NAT的策略,否则报文目的地址将被转换。
    3. 路由表中必须有到达IKE对等体私网的路由(一般为缺省路由),路由的出接口为应用了IPSec策略的接口。若没有匹配的路由,报文将被丢弃;若匹配路由的出接口为其它接口,报文也将无法进入IPSec处理模块,以明文形式发送。
    4. IPSec VPN数据流一般在域间流动,故要求开放源域(内网接口所在域)和目的域(应用了IPSec策略的外网接口所在域)之间的域间包过滤,否则报文将被丢弃。
    5. 通过域间包过滤策略检查的报文可以做源NAT,也可以不做。当匹配源NAT的域间NAT策略时,报文源地址被转换,此时匹配security acl的是转换后的源IP地址。当不匹配域间NAT策略时,报文被直接送入IPSec模块。
    6. 进入IPSec模块的报文只有在匹配了security acl的情况下才能被保护,否则被丢弃。

    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被路由器接收到并且匹配security acl的报文都会被IPSec转发,接收到的报文可以来自物理接口,也可以是隧道接口或者其它VPN策略接收到的报文。
    因为ipsec使用ACL来匹配要处理的报文,而ACL规则又比较灵活。在ACL中可以同时指定源地址和目的地址,也可以只指定目的地址或源地址,当只指定目的地址时则起到与路由表类似的效果。
    关于security acl有如下描述:

    该命令用于通过ACL方式指定需要IPSec保护的数据流。实际应用中,首先需要通过配置ACL的规则定义数据流范围,再在IPSec安全策略中引用该ACL,才能起到保护该数据流的作用。

    当以IPSec安全策略模板方式创建IPSec安全策略时,定义需要IPSec保护的数据流在协商的响应方为可选:
    •如果协商的响应方不指定需要IPSec保护的数据流,则表示接受发起方定义的需要IPSec保护的数据流的范围。
    •如果协商的响应方指定需要IPSec保护的数据流,则需要与发起方镜像配置或者包含发起方指定的保护的数据流范围。

    也就是说IPSec会结合连接双方的acl配置选取其子集作为生效的报文匹配策略,并不要求双方一致。IPSec连接本身是点对点的。
    基于以上可做如下配置:
    – 在响应方(中心IPSec)配置ACL的目的网段匹配所有分支机构的网段
    – 在请求方(分支机构)配置ACL的目的网段匹配其它分支机构和中心IPSec的网段

    在ACL中仅指定目的网段即可,这样配置等于把对应的目的网段路由到IPSec通道。也可以同时指源网段,但是分支机构多时中心IPSec上的ACL会非常复杂,每个组合都要写才行,所以不建议,也没必要。

    Views: 55

  • electron打包

    mkdir my-electron-app && cd my-electron-app
    npm init ;生成package.json文件
    package.json文件的内容如下

    {
      "name": "my-electron-app",
      "version": "1.0.0",
      "description": "Hello World!",
      "main": "main.js",
      "author": "Jane Doe",
      "license": "MIT"
    }
    

    author和description项不能为空,否者npm run make会报错
    在根目录创建好以下3个文件,参考:
    https://github.com/electron/electron/tree/v25.5.0/docs/fiddles/quick-start

    npm install --save-dev electron
    npm install --save-dev @electron-forge/cli
    npx electron-forge import
    

    最后执行
    npm run make
    生成应用程序包

    Views: 132

  • windows上命令行方式修改exe图标

    目前有两个工具可以实现命令行修改图标

    cei

    https://github.com/0x546F6D/cei_-_Change_Executable_Icon
    这个命令比较简单,执行如下命令即可修改图标
    cei icon.ico my.exe new.exe
    但是不支持在windows 7系统上运行

    ResourceHacker

    http://www.angusj.com/resourcehacker/
    ResourceHacker有两种语法格式

    1. 命令方式

    ResourceHacker.exe -open winsw-x64.exe -saveas winsw-x64.exe -action addoverwrite -res logo.ico -mask ICONGROUP,MAINICON,0

    1. 脚本方式
      创建文件icon.txt,内容如下
    [FILENAMES]
    Exe=    WinSW-x64.exe
    SaveAs= WinSW-x64.exe
    [COMMANDS]
    -addoverwrite logo.ico, ICONGROUP,MAINICON,0
    

    然后执行命令
    ResourceHacker.exe -script icon.txt

    ResourceHacker.exe在执行的时候会立即退出在后台运行,不会等待执行完再返回,这点需要注意。

    在CI/CD或批处理中如果需要等待ResourceHacker执行完成则可以使用powershell中的start-process命令,如下:
    start-process resourcehacker -argumentlist "-open old.exe -saveas new.exe -action addoverwrite -res logo.ico -mask ICONGROUP,MAINICON,0" -Wait -PassThru
    如果是cmd则可以用start命令,具体用法可以参考相关资料。

    关于icon文件的生成可以用这个网站
    https://convertio.co/zh/

    重建图标缓存

    修改图标后在资源管理器有可能看到的还是旧的图标,这时候需要重建图标缓存。
    使用 IE4uinit 刷新 Windows 上的图标缓存
    在Windows中有一个内置工具 ie4uinit (IE每用户初始化实用程序),可用于快速重置图标缓存数据库。

    在 Windows 10 上: ie4uinit.exe -show
    在 Windows 7 上: ie4uinit.exe -ClearIconCache
    

    ie4uninit.exe执行后需要重启explorer.exe进程或重启电脑。
    也可以用如下批处理:

    taskkill /f /im explorer.exe
    cd /d %userprofile%\AppData\Local\Microsoft\Windows\Explorer
    attrib –h iconcache_*.db
    del /f IconCache*
    del /f thumbcache*
    cd /d  %userprofile%\AppData\Local\
    attrib –h IconCache.db
    del /f IconCache.db
    start C:\Windows\explorer.exe
    

    Views: 117

  • windows上的hash工具

    https://github.com/namazso/OpenHashTab
    这个项目是2019年首次发布的,比hashtab更强大,可以作为hashtab(https://implbits.com/hashtab)的替代,而且hashtab已经停止开发了

    Views: 42

  • 在新电脑上安装Windows7

    因为windows7安装镜像中缺少相关驱动在6代以后的cpu上无法识别U盘及USB键盘鼠标
    可以用技嘉的Windows USB Installation Tool集成缺失的驱动
    GIGABYTE Windows USB Installation Tool 使用说明​
    www.gigabyte.cn/webpage/-79/usb.html

    这个工具里面已经自带的各种驱动

    不过7代cpu不提供win7用的集成显卡驱动,所以如果7代以上cpu得有独立显卡。
    其它需要的资源
    Windows6.1-KB3033929-x64 支持sha265驱动签名
    Windows6.1-KB4474419-v3-x64 修复windows update失败
    ChromeSetup.exe windows7版本的chrome
    MicrosoftEdgeSetup.exe windos7版本的edge
    EIE11_ZH-CN_MCM_WIN764.EXE IE11,https://www.microsoft.com/en-us/download/details.aspx?id=41628
    SetupRST.exe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driver
    ndp48-web.exe dotnet framework 4.8
    mb_utility_windowsimagetool win7驱动封包工具,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把驱动和补丁包集成到windows 7安装镜像中
    intel 驱动下载:https://www.intel.com/content/www/us/en/download-center/home.html
    nvidia驱动下载:https://www.nvidia.com/download/find.aspx
    realtek网卡驱动下载: https://www.realtek.com/zh-tw/component/zoo/category/network-interface-controllers-10-100-1000m-gigabit-ethernet-pci-express-software
    intel 7代以上cpu不再提供windows7的显卡驱动,nvidia 40以上的显卡不再提供windows7驱动,所以7代以上cpu安装windows7只能使用独显。nvidia要安装whql版的驱动

    Views: 82

  • http ping工具

    http ping工具可以测试http服务的运行情况,连接性能以及压力测试
    windows https://www.coretechnologies.com/products/http-ping/
    linux https://manpages.ubuntu.com/manpages/jammy/man1/httping.1.html
    linux 直接用apt或yum安装即可
    华为ar路由器用http get命令

    Views: 58